800万,他全捐了!

时间:2020-08-04
分享到: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是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之一。




他致力于新体制雷达研究近40年,建成我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实验站,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新体制对海远程探测雷达,让我国海域监控面积从不足20%到全覆盖。


8月3日,刘永坦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永瑞基金,旨在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助力学校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为什么命名为“永瑞基金”? 


 
 
 
永瑞基金,从刘永坦、冯秉瑞夫妇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

1953年,刘永坦、冯秉瑞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求学,随后一同留校任教。60多年来,他们夫妇二人坚守科研教学一线,奉献教育事业,与母校结下了深厚情感。

“我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长期的培养与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同志们的帮助与支持。在获奖那一刻,我就有了将奖金全部捐出,回报国家、回报学校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刘永坦说。



年少时,他在心里埋下以身报国的种子 


 
 
 

1936年,刘永坦出生在江苏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战火纷飞、颠沛流离,这是他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父亲常常告诉刘永坦,科学可以救国,可以振兴中华。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刘永坦的心中播下了科学救国的种子。


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作为预备师资之一,被派往清华大学进修无线电技术。


1958年,刘永坦回到哈工大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这年夏天,他走上了大学讲台,正式成为哈工大的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


“中国必须要发展这样的雷达!” 


 
 
 

1979年6月,刘永坦到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进修和工作。通过这次科研任务,刘永坦对雷达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的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



当时,世界上不少国家因此致力研制新体制雷达,从而使“千里眼”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刘永坦看清了现代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也必须要发展这样的雷达!这就是我要做的!”


1981年,进修结束后刘永坦立刻起程回国。此刻,他下定决心,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快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耗时八年,目标终在新体制雷达屏幕上出现 


 
 
 

1986年,刘永坦开始主持新体制雷达研究,建设新体制雷达实验站。然而,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成果一到实际应用场景下就状况频出,雷达根本分辨不出茫茫大海上哪是真正的目标。


1990年4月3日,目标终于在新体制雷达的屏幕上出现,8年多不为外人知的艰辛都化作了成功的喜悦和泪水。


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刘永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1997年,刘永坦再次做出决定,牵头承担研制实用型的新体制雷达。



“荣誉属于团队,属于这个时代” 


 
 
 

刘永坦心里很清楚,新体制雷达的研究耗时8年,接下来的新体制雷达应用可能需要若干个8年。


十几年时间,刘永坦的团队长期驻扎海边。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对他们来说都不算什么,最难的是所有的理论空白、技术难题都需要自己一个个填补、攻克。


2011年,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对海远距离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1月8日,刘永坦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刘永坦觉得这个荣誉属于团队,属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时代。“国家对我们的奖励,实际是对我们这件事、这帮人,几十年辛辛苦苦、不求名不求利的精神的表扬。”

来源:央视新闻 ID:cctvnewscenter 综合科技日报、新华社等

    微信支付     
@ 2015~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本站的顾客和商家个人信息将决不会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贵州贵实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18188125864(微信)  0851-25628841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8:00

统一信用代码:91520326MA6DQQ3B13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贵公网安备 52032602001017号                                                                                  


   

贵州贵实网科技有限公司
黔ICP备17005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