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上线超90%!这位乘风破浪的姐姐说:我不满意!

时间:2020-07-25
分享到:

好消息传来!


日前,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出炉。云南丽江华坪女高159人高考,9人达专科成绩,其余150人全部本科!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70人! 


校长张桂梅为圆山区女孩读书梦,曾四处奔走。她介绍,从综合情况看,该校今年高考成绩比往年好一点,一些指标“无论在华坪县,还是在丽江市,都排在前列”。但张桂梅并不满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 


有网友说:“不满意”大概是寄托了厚望,希望她们更好!

2020高考期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在校长张桂梅的护送下,走进高考的考场,今年是张桂梅老师坚持陪考的第10个年头。 

在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过程中,她不仅自己披荆斩棘,还带领一千多个女孩一起乘风破浪。


“哪怕我自己出钱,也一定要让她读书” 

 

 
 
 
 

张桂梅是东北人,17岁那年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喜洲是张桂梅丈夫的老家,张桂梅以为那里将会是她余生的归宿。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张桂梅黯然神伤,申请从大理调出,被调到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张桂梅很快发现,这里的教育环境和之前所在的学校相差不少。有的家长带着一大包角票交学费;有的孩子只吃饭、舍不得吃菜;有的女孩儿从课堂上消失,回家嫁人……张桂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张桂梅让村干部跟学生家里沟通,说自己出钱,一定让孩子读书。“我不让这个班的孩子因为交不起书费辍学,我拼老命,一边教书一边往回找孩子。”


 

“像乞丐一样”筹集经费 

却被骂是“骗子” 

 

 
 
 
 
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 


儿童之家和民族中学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从2002年起,张桂梅就开始四处奔走。她带着优秀教师的证件和对自己的报道,背着孤儿院最小的孩子,满大城市去筹集经费,就像乞丐一样。但人们的回应常常是:骗子。  


 

一条破了洞的裤子
成为梦想与现实的转机
 

 

 
 
 
 
从2002年到2007年,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但总共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

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桂梅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她开始了解张桂梅的故事。


接下来,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全国纷纷支持,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 


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正式开学,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16名教职员工。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首届共招收女生100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因为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张桂梅到山里家访时,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他们可以放心了。张桂梅回学校就把老师集中起来说:“干就干,不干就辞职走人,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最少教出来二本。 


 

绝境之下,是什么让师生们一起“拼了”? 

 

 
 
 
 
这个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

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 

他们在学校二楼画了一面党旗,把誓词写在上面。大家还没宣誓完就全哭了。 


从那之后,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10分钟……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知识在山里人的心中究竟是什么分量?张桂梅直言,“女孩子受教育,是可以改变三代人的。” 


而为了改变命运,张桂梅与老师们付出的“几乎是生命”。有女老师做肿瘤手术,张桂梅劝其请假,她却说“医生说能穿衣服我就回来,我不请假……”


2011年,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张桂梅交出的成绩单打消了人们的疑虑。从2011年起,华坪女高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只要她们过得比我好,就足够了”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  

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当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每年寒暑假,她都坚持到贫困山区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张桂梅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在为社会做贡献时,我们觉得值了。不管怎样,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来源:中国青年报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人民网、青年大院等



    微信支付     
@ 2015~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本站的顾客和商家个人信息将决不会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贵州贵实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18188125864(微信)  0851-25628841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8:00

统一信用代码:91520326MA6DQQ3B13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贵公网安备 52032602001017号                                                                                  


   

贵州贵实网科技有限公司
黔ICP备17005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