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将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曙光已在前头
中国愿继续同各国合作抗疫
在回答记者提问前,王毅说,今年仍然是一场以视频形式和大家见面的特殊记者会,现在还有不少国家仍在同病毒奋勇抗争。只要还有一个国家存在疫情,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努力就不应停止;只要还有一个人感染病毒,我们就都有责任向他伸出援手。
王毅说,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曙光已在前头,中国愿继续同各国团结合作,为人类彻底战胜疫情作出不懈努力。
“5个最”总结中国外交和元首云外交
“与世界各国一道,我们共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王毅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为国家担当,为人民负重,对世界尽责,全力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发挥中国应有的作用。
王毅回顾,一年来,最精彩的是元首外交。 习近平主席以“云外交”的创新方式,同各国领导人共商合作大计,展现了大国领袖的世界情怀,也为国际社会团结抗疫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一年来,最坚定的是捍卫国家利益。 我们坚决反对世界上的霸权霸道霸凌,坚决顶回对中国内政的无理干涉。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中华民族的尊严不容诋毁,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必须维护。
一年来,投入精力最大的是抗疫外交。 我们为国内抗疫尽心尽责,同国际社会守望相助,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抗疫作出了中国贡献。
一年来,最牵挂的是海外同胞的安危。 疫情之下,我们及时向有需要的海外公民伸出援手,全力以赴提供保护救助,把外交为民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一年来,最关注的是把握全球治理的方向。 王毅说,面对单边主义肆虐,中国旗帜鲜明予以抵制,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关系准则。针对保护主义抬头,我们身体力行扩大开放,发挥中国超大型市场优势,为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中俄关系:
将打造4个“典范”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说,面对世纪疫情,中俄肩并肩站在一起,背靠背紧密合作,携手抵御新冠病毒,共同抗击“政治病毒”。“中俄组合”团结如山,始终是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 世界越是动荡不宁,中俄合作越要坚定前行。两国要互为战略依托,互为发展机遇,互为全球伙伴,这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时代的要求。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双方已商定将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是中俄关系的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双方将弘扬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的条约精神,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将打造战略互信的典范、互利合作的典范、民心相通的典范、公平正义的典范。
中非关系:
命运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说,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是在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双方既是战友,又是兄弟。这份情义坚如磐石,历久弥坚,中非永远是命运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中非合作已成为南南合作的样板、国际对非合作的表率。 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构建更紧密命运共同体,将为非洲发展振兴提供源源不断动力。
中美关系:
合作应当成为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
中欧关系:
我们不是制度性对手
中欧关系在危机和挑战面前展现了韧性活力,向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中欧之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共赢是双方关系的主基调;中欧两大文明可以对话交流,我们不是制度性对手;中欧独立自主开展合作,就能办成很多大事。中欧代表着多极世界两支重要力量,双方关系是平等、开放的,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中印关系:
边界争议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
中印关系的实质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振兴的问题。
作为毗邻而居的两大文明古国,作为当今世界10亿人口级别的两大新兴经济体,中印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潜力。双方在国内都肩负着改善民生、加速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国际上承载着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共同期待。中印国情相近也决定了双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立场。因此,中印是朋友和伙伴,而不是威胁和对手。双方应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加强合作而不是彼此防范。
边界争议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应当妥善管控,同时通过做大做强合作,为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去年边境地区发生的冲突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利害得失一目了然。
事实再次证明,单方面制造对抗解决不了问题,重回和平谈判才是正道。中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边界争议的立场是明确的,维护自身主权权益的意志也是坚定的。双方应巩固已有共识,加强对话沟通,完善管控机制,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
新的一年里,希望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切实把“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两国领导人共识落到实处,为27亿中印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亚洲世纪的到来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外交的定盘星
如何理解党领导外交的深刻含义?王毅说,中国外交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外交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当然也是中国外交的“定盘星”。
王毅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中国外交要履行的责任与担当;珍视独立自主,弘扬公平正义,党的这些价值追求决定了中国外交要秉持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平发展、谋求合作共赢,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要努力的道路和方向。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王毅说,实践已经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用党的光荣传统砥砺外交风骨,用党的历史经验启迪外交智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如果不爱国谈何爱港
回答记者关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全国人大将就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的相关问题时,王毅说,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这既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保持香港长治久安的实际需要,也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的权力和责任,完全合宪、合法,正当合理。
王毅指出,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效忠自己的祖国都是公职人员以及竞选公职的人必须要遵守的基本政治伦理,在香港也是一样。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不爱国,谈何爱港?爱港和爱国是完全一致的。
王毅说,香港在殖民统治时期没有任何民主可言,回归24年来,没有谁比中央政府更关心香港民主的发展,更希望香港保持繁荣稳定。我们有决心继续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我们也有信心让香港越来越好。
中国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有记者提问,今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许多国家期待联合国改革,中国的主张是什么?
“今天这个问题非常及时。”王毅说,50年前,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当时会议大厅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很多亚非拉兄弟为此欢呼拥抱,57个国家的代表轮番登台向中国表示祝贺。从那个历史性时刻起,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重返联合国大家庭,联合国才真正具备了普遍性。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增加了一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中坚力量,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王毅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加入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始终主持公道正义,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我们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王毅表示,随着国际形势不断深刻演变,国际社会希望联合国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完善。中方认为,不管形势怎么变,改革怎么改,有几点必须坚持:
首先,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宪章》为各国交往和解决冲突制定了基本准则。任何违反《宪章》的行为都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破坏。
第二,坚持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国都应自觉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第三,坚持联合国平等协商的基本规则。 联合国不是大国俱乐部,更不是富人俱乐部。各国主权平等,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的权力。应当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更多体现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意愿。
王毅表示,今年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举措,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事务,为实现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联合国理想而持续努力。
中国反对搞疫苗民族主义
对于外界对中国搞“疫苗外交”的质疑,王毅说,疫苗是抗击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应当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中国坚定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 率先承诺疫苗研发后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特别是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和可负担性。
王毅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同10多个国家开发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中国17个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60多个国家授权使用中国疫苗,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正得到各国广泛认可。下一步,中方愿意同各国探讨疫苗接种的互认问题。
王毅也提到,中国已加入世卫组织的“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且明确要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急需。中国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向联合国维和人员捐赠疫苗。中国也愿意同国际奥委会合作,向准备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提供疫苗,希望中国疫苗为全球抗疫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
王毅说,选择哪一种疫苗由各国自主决定,无论中国、外国,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我们反对搞疫苗民族主义,不接受制造免疫鸿沟,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图。 所有具有能力的国家尽力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疫苗,让各国人民用得起、用得上,真正成为人民的疫苗。
多边主义是旗帜不是幌子
多边主义是信念不是说辞
关于中国在维护多边主义和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王毅说,四年前,面对全球化的存废之争,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强音;四年后,面对多边主义的何去何从,习近平主席拨开迷雾,提出了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两次重要讲话,为时代把舵定向,为世界解疑释惑,确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王毅说,多边主义,是中国的坚定选择,从未因一时一事而改变 。 面对世界上层出不穷的难题挑战,我们认为解决之道就在于各国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真正的多边主义应当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应当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应当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平等协商,不搞唯我独尊。我们认为,多边主义是旗帜,而不是幌子;是信念,而不是说辞。
海峡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谈到台湾问题,王毅说,他想强调三点:
首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历史和法理事实,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第二,海峡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大势所趋,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意志,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有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
第三,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妥协余地,没有退让空间。我们敦促美国新一届政府充分认识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彻底改变上届政府“越线” “玩火”的危险做法,慎重和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兴风作浪!西方国家唯恐南海不乱
关于南海问题,王毅说,近年来,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看得越来越清楚,南海目前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域外。 中国同东盟国家早已就维护南海稳定达成共识,而且正在集中精力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唯恐南海不乱,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频繁来南海兴风作浪,在各种场合不时就南海问题挑拨离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破坏南海和平,扰乱地区稳定。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地区国家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智慧妥善管控好分歧。
王毅说,下一步,中方在南海问题上将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排除干扰。一是切实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二是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凝聚共识、增强互信、推进合作,共同维护好南海的总体稳定。
来源:综合BTV新闻、人民日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