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龙长春同志!《情深他乡即故乡 离情别绪愁断肠》

时间:2021-01-22
分享到:

 


讣 告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省优秀的领导干部,中共贵州省委常委龙长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月22日0时05分在贵阳逝世,享年58岁。


兹定于2021年1月24日上午11时30分,在贵阳市景云山殡仪馆景云厅举行龙长春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请参加告别仪式人员提前告知,以便统筹组织,并请严格遵守现场疫情防控要求)。


龙长春同志治丧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1月22日


龙长春同志治丧委员会办公室电话(传真):0851—85892239,85895395

龙长春简历

 
龙长春(1963年4月-2021年1月22日),男,苗族,贵州松桃人,1983年9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79年09月至1983年09月,西南民族学院数理化系数学专业学习;


1983年09月至1986年10月,贵州省铜仁民族师范学校教师;
1986年10月至1991年08月,先后任贵州省铜仁地区教委办公室秘书、纪检组副科级纪检员;
1991年08月至1993年10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区纪委副科级纪检员;
1993年10月至1996年03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区纪委审理室副主任(正科级)(其间:1995年03月至1995年06月,贵州省铜仁地委党校第一期中青班学习);
1996年03月至1996年07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区纪委办公室主任;
1996年07月至1998年07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区纪委委员、办公室主任;
1998年07月至2001年09月,任贵州省石阡县委副书记;
2001年09月至2004年08月,任贵州省沿河县委书记(其间:2003年09月至2004年01月,中央党校县市委书记进修班学习);
2004年08月至2004年11月,任贵州省松桃县委书记(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2004年11月至2007年06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委委员,松桃县委书记(2004年03月至2006年01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7年06月至2007年11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松桃县委书记;
2007年11月至2008年07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
2008年07月至2011年02月,任贵州省黔南州委常委,瓮安县委书记(2008年04月至2008年09月,挂职任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
2011年02月至2011年03月,任贵州省黔西南州委副书记;
2011年03月至2013年03月,任贵州省黔西南州委副书记、州长;
2013年03月至2017年04月,任贵州省黔南州委书记,都匀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7年04月至2017年0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黔南州委书记,都匀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7年05月至2019年08月,任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 
2019年08月,任贵州省委常委。

情深他乡即故乡 离情别绪愁断肠

——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8月9日)

龙长春

同志们:

这次省委决定我回省里工作,并由树旺同志接任市委书记,这既是省委对我个人的关心关怀,也是省委对遵义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更是对遵义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我完全拥护、坚决服从。大家知道,我身患癌症,虽然经过系统治疗,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要继续担任遵义市委书记,由于工作强度较大,身体还是难以适应。特别是当前,遵义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既要攻克堡垒、又要巩固成果,既要全面脱贫、又要全面小康,这尤其需要一位年富力强、熟悉情况的同志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树旺同志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个人作风正,既有中直机关、省直机关的工作经历,也有地方任职的领导经验,特别在遵义工作将近五年,对遵义的市情熟悉、工作熟悉、干部熟悉,涵养好、人缘好、口碑好,是接任遵义市委书记的合适人选。我相信在以树旺同志为班长的市委集体领导下,遵义的工作会干得更加出色、更加出彩。我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树旺同志工作,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从1998年开始,20多年来辗转于8个县州市工作,早已习惯了“又离别”、“再出发”,但这一次的“离别”与“出发”,对于我来说是最后一次,而且是一次苍黄的离别、无望的出发,致使我拥有更深沉的离情别绪、更难舍的牵肠挂肚。在此,我想用三句话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第一句话是:情深他乡即故乡,离开遵义尽是不舍、尽是眷恋。遵义这片热土,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也是我人生的转折之城。1977年10月,是遵义这片英雄的土地、这座包容的城市,接纳了远在松桃小山村无学可上的我,让我重新踏上了求学的征程,放飞了高考的梦想。在遵义的求学历程、在四中的青葱岁月,如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也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我。2017年5月18日,在省委的关心关怀下,我又重新回到阔别40年的遵义任职,得以用绵薄之力回报这片曾经呵护和培养着我的红色土地。这两年多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恰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一笔难得而又丰厚的人生履历、社会阅历、政治经历。先后三年遵义人,我的生命早已深深烙下了遵义印迹、早已深深浸润了红色基因、早已深深缔结了故土情缘。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离开遵义的山山水水,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除了不舍还是眷恋。

时光如流、岁月情深。特别是在遵义工作的800多个日日夜夜,我与市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勇挑重担、克难奋进、并肩战斗,结下了如月明、似风清的同志情、战友情;我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苦干实干,结下了如山高、似水长的乡友情、鱼水情。这些深厚情谊,既是我在遵义工作期间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今后战胜病魔的强大支撑,更是我人生中永远值得铭记的珍贵宝藏。

人生中最难以把握的是命运,最难以留住的是时光,最难以割舍的是情感。但缘再深终有离散、情再浓终会别离,此刻虽有万千不舍、无尽眷恋,但也只能和大家说一句感谢、道一声珍重、送一个祝福。

第二句话是:两年同行风雨路,回首遵义几多收获、几多遗憾。踏上红土常忧患,唯恐蹉跎误苍生。回到遵义工作,我深知重托难负、深感重任在肩。回首两年多来的岁月,可以说有付出也有收获、有艰辛也有喜悦、有历练也有提高、有发展也有遗憾。两年多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和大家一起团结一心、和衷共济,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突破。特别是面对经济持续下行、融资渠道收窄的宏观形势,我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面对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快进合围的竞争态势,我们着眼长远、因势而谋,确立了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明确了“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的战略目标,全面擘画了遵义未来的发展蓝图;面对矛盾相互交织、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我们敢于亮剑、动真碰硬,妥善处置了非法集资、“三房问题”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脱贫任务,我们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实现了7个县摘帽目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02%。

这些点点滴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与我合作共事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紧密配合,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和800万遵义人民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理解、信任和帮助过我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广大干部以及遵义的父老乡亲,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这里我尤其要感谢的是遵医一附院医疗组的同志,他们用优质的服务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今天还能在这里和大家风光告别。

两年须臾过,恍如昨日事。能够亲历和见证遵义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深感无比荣幸、无比欣慰。回首过去,虽然我和同志们一起做了一些职责所系、力所能及的事,但许多工作做得还不够好、许多事情想做还没有做,一些战略性举措才刚刚起步,脱贫攻坚还未告捷、老城改造还未启动、城区路网还未完善,如此等等,这些都是我心头最深的愧疚、最大的遗憾。特别是近半年来,由于个人身体的原因,没有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工作的推进。在此,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今天,我遗憾地交出未完成的接力棒,所有想了但未了的心愿,还有望各位去实现;所有想尽但未尽的事业,还有待各位去开创;所有想圆但未圆的梦想,还有赖各位去完成。

第三句话是:乘风破浪终有时,展望遵义满怀信心、满怀希望。春风正劲好扬帆,明日花开别样红。遵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就是贵州“宝贝”中的宝贝。红色文化铸就宝贵精神,历史文化滋养英雄人民,天人合一孕育绿色希望。在宝贵精神的激励下,在英雄人民的努力下,在绿色希望的引领下,今天的遵义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高品质生活的美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全市上下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努力朝着“一地一市”宏伟目标阔步迈进。我相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树旺同志为班长的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遵义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再创佳绩、再铸辉煌,谱写出百姓富、生态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红土留深情,明月寄相思。遵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遵义人民勤劳智慧、朴素善良、吃苦耐劳,这是一个令人神往、又令人思念的地方。牵挂若在,守望就在。今后,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我都会情系遵义、关注遵义、祝福遵义;遵义的每一步发展,我都会竭尽全力地予以支持、予以关心;遵义的每一点变化,我都会发自内心地充满高兴、充满喜悦;遵义的每一个进步,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自豪、感到振奋。

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最后,我用徐志摩《再别康桥》两段精美诗句来表达我与遵义的惜别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谢谢!”

来源:动静贵州、中共遵义市委办公室 遵义日报

    微信支付     
@ 2015~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logo和图片都已经申请保护,不经授权不得使用)
本站的顾客和商家个人信息将决不会泄漏给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  贵州贵实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有任何购物问题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 | 电话:18188125864(微信)  0851-25628841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8:00

统一信用代码:91520326MA6DQQ3B13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贵公网安备 52032602001017号                                                                                  


   

贵州贵实网科技有限公司
黔ICP备17005424号